Home 新聞 產後尿失禁多久會好,了解產後尿滲的原因,徹底告別有妙招
產後尿失禁多久會好,了解產後尿滲的原因,徹底告別有妙招
年齡的增長,頻繁的性生活以及肥胖都會增加尿滲的幾率,不過相比之下,產後尿滲更為常見。有調查發現,本港有高達七成懷孕婦女會受到尿滲的困擾,但是由於倍感尷尬而不求醫的亦大有人在。雖然上網尋找不少偏方,不過這些方式往往難以徹底告別尿滲問題,長期如此有可能會引起尿道問題。
產後尿失禁通常發生在分娩後的哪個時間段?產後尿失禁多久會好?
部分女性在分娩後立即經曆尿失禁,有的症狀可能在產後幾周內逐漸顯現。尿失禁的持續時間受多種因素影響,如分娩方式、胎兒大小等。輕度尿失禁有可能在數周至數月內自愈。若症狀持續,應及時就醫,不應忽視。
引起產後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?
1. 肌肉損傷:
當女性懷孕時,身體結構會發生改變,導致需要承受更多的壓力。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可能遭受損傷。在分娩的時候胎兒會導致膀胱以及尿道移位,周圍的韌帶肌肉同樣會受傷撕裂,尤其是當分娩過程時間比較長甚至停滯時,對肌肉、神經造成的傷害會更大,加劇盆底肌肉疲勞,進一步增加產後尿滲的幾率。分娩時醫生剪開陰道,使用各類產鉗或吸引器助產儀器亦會增加骨盆底肌肉神經受傷,最後亦會導致產後尿滲問題的出現。
2. 激素變化:
在孕期,雌激素的水平會急劇上升,使得膀胱和尿道的肌肉變得更加敏感和脆弱,即使是輕微的咳嗽、打噴嚏或運動,都可能導致尿液泄漏。孕激素則像是給膀胱和尿道的肌肉發送了一個“放松”的信號,膀胱的容量可能會減少,而尿液的儲存和排放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。當孕婦生完寶寶,這些激素逐漸回歸正常水平時,盆底組織鬆弛,膀胱和尿道的肌肉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。
3. 分娩方式及胎兒大小:
剖宮產與順產對盆底的影響不同。順產時,寶寶的頭部需要通過媽媽的骨盆。這就像是給骨盆和膀胱、尿道的肌肉進行了一次“拉伸運動”。如果寶寶的頭部較大或者媽媽的骨盆較小,較大胎兒可能增加盆底壓力,這種“拉伸”可能會更加劇烈。剖腹產雖然盆底組織肌肉受到“拉伸”,但手術本身可能會對腹部的肌肉和神經產生一定的影響,也可能導致尿失禁的發生。
產後尿失禁對女性健康有哪些長期影響?
1. 社交障礙:
當產後的你正在和朋友聚會時,突然感到尿意來襲。這可能會讓您感到尷尬和不自在。您可能會擔心別人會注意到您的尿液泄漏,或者擔心自己無法及時找到洗手間。尿失禁可能導致女性在社交場合感到尷尬,身體形象可能因尿失禁問題受損引發焦慮和抑鬱。
2. 性生活影響:
每次咳嗽、打噴嚏或運動時,尿液的意外泄漏都會打破原本的浪漫氛圍,這不僅影響了性生活的質量,還可能導致性欲減退。擔心自己無法滿足伴侶的需求,這種情感上的障礙可能會阻礙兩性之間的親密關系。
3. 感染風險:
尿失禁時,盆底肌肉松弛,尿液會不自主地流出,這為細菌提供了滋生的環境。細菌在尿道內繁殖,加上在排尿後很難保持尿道口的清潔,尿液殘留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風險和細菌侵入的機會。
尿失禁症狀仍未緩解,應該采取什么預防及改善措施?
1.控制體重:
其實想要預防產後尿滲,首先要控制體重,減少骨盆肌肉的承重壓力。體重過重會增加盆底肌肉的負擔,使得盆底肌肉更加松弛,帶來其他的健康問題也會加重產後尿失禁的症狀。控制體重可以幫助新媽媽們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。
2.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:
如咳嗽、大笑、提重物等,以減少對盆底肌肉的沖擊。增加腹壓的動作會使盆底肌肉承受更大的壓力,腹部肌肉需要產生很大的力量來來維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,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的突然收縮,都會產生較大的腹壓,增加盆底肌肉的負擔。
3.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:
孕婦亦可以適當進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,學習正確的抬舉技巧以避免盆底損傷,穿著合適的支撐內衣提供必要的支撐。
4.藥物抑制:
可以使用雌激素、α-受體激動劑或抗膽堿能藥物等,以緩解尿失禁症狀。這些藥物分別通過增加黏膜厚度、收縮尿道括約肌或抑制膀胱過度活動來發揮作用。
5.手術治療:
對於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的嚴重產後尿失禁患者,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尿道懸吊術、膀胱頸懸吊術和陰道前壁修補術等,旨在糾正尿道的解剖位置,增強尿道的閉合能力。在分娩過程中,為縮短時間,醫生可以使用相應的技術以及儀器來説明分娩。
上述的方法均可一定程度上減少對骨盆支援系統的損害。當然,體重的控制以及運動尤為關鍵,孕婦要做到這幾點並不容易,所以才會有如此多孕婦有尿滲的困擾。
如何徹底告別產後尿滲?
如果想要徹底告別產後尿滲,你可能需要marier的ULTRAFEMME 360私密超頻緊致修護療程,從推出市場至今,良好的效果已經有上千用家在marier得到見證。利用突破性的超聲波技術,結合單極射頻製造熱能,刺激陰道內壁的膠原蛋白增生,同時起到收緊骨盆底肌以及尿道周邊肌肉彈性的作用。除提升忍尿控制力,更可重塑陰唇外觀,提升敏感度,幫你的私密處恢復青春,重拾自信心。
在產後恢複期間,可以進行哪些盆底肌肉訓練?
1. 凱格爾運動:
可以選擇站立、坐著或躺著,找一個舒適的姿勢確保身體放松,想象自己在盡量阻止尿流,同時收緊盆底肌肉。保持收緊狀態5秒鍾,然後放松5秒鍾。重複這個動作10次為一組,每天進行2-3組凱格爾運動即可。
2. 生物反饋:
在盆底肌肉附近安裝一個傳感器,監測肌肉的緊張度和放松度。患者需要學習如何自我調節控制盆底肌肉,包括收緊和放松盆底肌肉、模擬排尿等。
3. 瑜伽動作:
橋式瑜伽動作(Setu Bandha Sarvangasana)仰臥在地上,雙腳踩地,雙手放在身體兩側。吸氣時,將臀部抬起,保持脊柱挺直;呼氣時,將臀部放下。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腹部和盆底肌肉力量。
4. 球類運動:
使用小球進行盆底肌訓練。輕輕坐在瑜伽球上,雙手輕輕扶住牆面或椅子,深呼吸,感受腹部與盆底肌的微妙聯動。每天幾分鍾,不僅鍛煉了平衡感,更悄悄加強了盆底肌。
5. 電刺激療法:
通過電流刺激盆底肌肉,增強其收縮力,一些激光治療技術也被用於改善尿道的閉合能力。
- 文章列表 分類
- 髖關節走路會痛怎麼办?了解原因,告别髖關節卡住疼痛 新聞
- 雙胞胎懷孕初期有什麼症狀?瞭解產前檢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新聞
熱門文章